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摘要:春夏之交,有媒体报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臭氧污染早、频、重。客观来说,随着近年来空气污染深度治理的成果,透明的天空空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再加上今年春天的降水明显比去年少,湿度降低,无形中造就了臭氧污染的自然机制。同时,秋冬季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疫情,生产受阻。直到春夏之交,才开
春夏之交,有媒体报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臭氧污染早、频、重。
客观来说,随着近年来空气污染深度治理的成果,透明的天空空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再加上今年春天的降水明显比去年少,湿度降低,无形中造就了臭氧污染的自然机制。
同时,秋冬季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疫情,生产受阻。直到春夏之交,才开始集中复产。企业和车辆VOCs和氮氧化物的集中排放也促成了臭氧污染的短期加剧。但除此之外,通过调查分析,笔者也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有几个例子发人深省。某地某监测站突然臭氧污染值很高。当地巡逻车发现,监测站周边某公司VOCs排放值明显偏高。但我进入企业后发现,它白天不生产,而且这家企业不仅安装了污染治理设施,还被当地政府列为“白名单”企业。是不是行驶车辆的监控不允许?当晚,检查人员突然杀回马枪,发现企业正在生产,治污设施根本没有正常使用。之所以被列入“白名单”,是地方对税收保护的“照顾”。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工业园区,燃气相关企业比较集中。这两年,每次上级来检查,都是集体停产检修。近日,由于园区多次出现臭氧污染高值,检查人员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秘密调查暗访,终于解开了谜团。原来,由于害怕被查出,园区在每次检查时都提前通知企业“停产检修”,形成了故意纵容园区企业偷放的事实。类似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企业。某地传统产业相对集中,污染较重。但当地政府为了迎合污染削减率的年度考核指标,故意拖延可以尽快治理的企业污染问题,导致天气不帮忙的情况下,当地污染无法控制。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存在的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一些企业在各级检查中敢弄虚作假,一些区域空燃气质量提升成果不稳定,就是因为一些地方思路不到位,污染治理有死角,监督管理有漏洞。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停诊、停检、停保等严重的慢性病。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战场上,已经形成了“垂直污染喂病”的实际问题。
面对“十四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k0/],不仅要狠抓秋冬季防治工作,还要彻底解决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中存在的痼疾,克服和防止各类“垂直污染”问题再次发生。
寻求空气体质量改善的成果,不能把简单的污染问题拖成大问题。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两高”项目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但一些地方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和大局观。为了追求中年考核的政绩下降率,把原本可以马上督促企业治理的污染问题,故意变成了拖延治理,美其名曰“循序渐进,科学安排”。导致区域性污染问题长期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当地的治理效果,而且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容易导致局部及周边地区出现严重污染后果。
按规定保护正面清单企业正常生产,不以纵容企业违法排污为代价。为了保护治污效果突出的企业,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列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时,生产可以正常,环境执法可以不受干扰。但在一些地方,进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降低了标准,没有严格控制,放任污染。之后相关企业会被当地有关部门清理出正面清单,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排放超标的事实,这就促成了阶段性污染在当地的高值。
保护面子和税收不能把企业引上治污的歪路。如前所述,一些工业园区在上级检查考核时,提前通知企业停产,迎接检查,避免出现问题。事实上,这些地方真正想掩盖的是,他们通常为了保护税收而纵容企业非法排污。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多年,一些企业之所以治不好污染问题,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密切相关。如今,企业正沉迷于非法排污。虽然他们获得了暂时的税收,但从长远来看,他们治理污染的决心和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推动疫情后的复产复工,不能顾此失彼。纵观春夏之交臭氧污染高的地区,大多是前期疫情集中的地区。一些地方在推动企业复产时,环保执法为排污“让路”,缺乏有序高质量复产的科学安排。个别地方环保执法人员片面认为支持企业复产复工应该原谅企业短期违法排污,放松监管而不是协助指导。有鉴于此,各地应科学规划,以严格的生态环境要求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916400625@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