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南方水泥:发挥一体化优势,助推骨料线达产达标
摘要:南太和,原名国营太和县水泥厂,始建于1969年,是吉安最早兴建的水泥厂。2010年3月通过联合重组加入新天山江西水泥(原江西西南),走过了一条民企成长、国企发展、央企成长的道路。围绕“提质增效、优化升级”两大攻坚战,公司聚焦主业,做强水泥,优品混流,做大总量,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S2/】2021
南太和,原名国营太和县水泥厂,始建于1969年,是吉安最早兴建的水泥厂。2010年3月通过联合重组加入新天山江西水泥(原江西西南),走过了一条民企成长、国企发展、央企成长的道路。围绕“提质增效、优化升级”两大攻坚战,公司聚焦主业,做强水泥,优品混流,做大总量,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S2/】2021年11月,年产100万吨骨料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泰和南以水泥销售、商品搅拌、骨料生产销售为基础的“一体经营、合作经营”的“一芯两翼”格局正式形成,成为江西省第一家全能水泥厂。
再创新和新突破
在骨料生产线项目初期,为了尽快达到生产标准,泰和南方成立了研究团队,与其他兄弟企业一起攻关,不断对生产线进行小改动。一是适当加大锤式破碎机的锤头,提高破碎效率,从而提高破碎机的产量;第二,调整减小锤式破碎机锤头与筛板的间隙,降低破碎机的物料粒度,减少大于31.5mm的石子返回锤式破碎机的量,为锤式破碎机的额外生产提供空空间;三是改进高频筛中的筛板,由双层改为单层。通过调整筛孔,高频筛筛出的物料由三种变为两种。改进后,立轴反击式破碎机、高频筛和输送设备的处理量减少,负荷降低,高频筛的筛分效率提高,为提高骨料生产系统的产量提供了条件,提高了机制砂的质量。第四,定期清理高频筛内的积料,提高筛分能力,增加台湾产量。项目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摸索,在投产后的第三个月就达到了生产标准,台产量提高了57%,电耗下降了65%。
强有力的管理实现新的行动
上下联动,“舞动”现场销售龙头。生产之初,合计销量成为难题。泰禾审慎判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细分聚合产品定位,确立泰禾、吉安为核心销售区域,遵循“先搅拌站、再工程、后网点”的思路,不断寻求互利共赢、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战略布局,“精准销售”抢市场。利用一体化管理的优势,水泥销售人员销售骨料,走访市场客户,提高服务质量;邀请客户走进公司,近距离体验产品质量控制的过程,增强客户信心;层层设定销售目标,细化销售任务。通过努力,公司建立了优质的客户群,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提前实现了产销平衡。
加强调度,清除库存“肠梗阻”。生产初期,由于销售品种结构不平衡,机制砂仓经常因满负荷而停工。泰和利用熟料和商混一体化的优势,增加内部运输和自用,完成产销衔接,解决“肠梗阻”。一方面,机制砂或石粉被运送到水泥窑作为原料配料;另一方面,停止外购碎石和石粉,增加自有搅拌站的骨料消耗。在保证最佳质量的情况下,自产粗骨料替代所有外购粗骨料,自产机制砂替代河砂,从而逐步提高自产骨料的使用量,优化骨料线与搅拌站空之间的储存间,保证骨料生产的连续高效运行。
创造优质产品赢得新发展[/s2/]
骨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泰禾南方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升产品品质。首先,源头控制着外来砂石的质量。从矿山源头入手,多次召开矿山石灰石开采专题协调会和现场会,安排专人进行矿山石灰石配比质量调度,协调矿山石灰石开采质量配比,确保骨料石料含泥量和含水量符合标准要求。二是改造配置机制砂喷水搅拌系统。生产的机制砂经过喷水搅拌后,能有效改善机制砂的外观,使其不出现明显的分级现象,使其质量更加均匀稳定,减少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粉尘。三是加强成品骨料的检验。试验室配备专人,每2小时对骨料生产过程中的样品进行抽查和测试,测试骨料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泥量、块度等。,并对异常质量进行及时调整,不仅有效指导了骨料生产,也保证了出厂骨料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船舵稳而有力,顺风顺水。泰和南方一体化船已经起航。在中国建材、新天山水泥、江西水泥的指导下,发力、释放潜力、发挥优势,助力江西水泥实现“2255”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把新天山水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泥企业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916400625@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