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资讯,水泥行情,助磨剂尽在水泥资讯网

王诚履职一年有余,海螺集团低碳环保版图渐成形

水泥资讯   点击量 : 11  

1天前    作者 : 水泥资讯

  摘要:5月16日,海螺集团消息,日前,安徽省委决定,杨军同志任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提名为董事长,免去王成同志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另有任用。5月17日,海螺发布《关于董事长辞职的公告》,称王成因个人工作变动,已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职务,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成自2021年4月初开

王诚履职一年有余,海螺集团低碳环保版图渐成形

5月16日,海螺集团消息,日前,安徽省委决定,杨军同志任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提名为董事长,免去王成同志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另有任用。5月17日,海螺发布《关于董事长辞职的公告》,称王成因个人工作变动,已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职务,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王成自2021年4月初开始担任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距今已有一年多。

王成任职期间,恰逢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事业兴起,海螺集团也启动了“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专注于低碳和零碳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数字化。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做强做大,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是指:“一”以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为主体,“两翼”以低碳零碳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为攻关方向,“双引擎”以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为两大引擎,“三轮”落地数字产业公司、新能源新材料公司和碳科技公司。

王成上任后,从他的行程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都与“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密切相关。在他的带领下,海螺的新蓝图慢慢展开。

做强水泥,打造全产业链体系

水泥行业正迎来新的行业周期,大概率竞争会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海螺不仅通过并购做大水泥产业,还通过建设工业园区,拓展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王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海螺将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兼并重组力度,进一步扩大水泥产能,提高市场份额和话语权,增强抗风险能力。据中国水泥网报道,海螺上市亚泰集团,收购红枫水泥51%股权,收购奈曼旗宏基水泥80%股权,投资重庆多吉再生资源公司...这是王成在海螺任职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与此同时,海螺也在拓展产业链。日前,王成在与中国水泥网交流时表示,海螺将在“十四五”期间将水泥产业投资向下游转移,全力推进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加快骨料、商品混凝土等终端市场的错峰生产,平稳有序推进。

据中国水泥网不完全统计,王成上任后,海螺已深度参与七省市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总投资超过700亿元。这些产业园项目大多包括水泥熟料、机制砂、装配式建筑、干混砂浆、混凝土等。

此外,去年12月,海螺与中建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股票认购协议。海螺持有中建西建16.30%股份,认购金额约17.6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海螺表示,本次认购是为实施剩余的“十四五”规划,围绕水泥行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至于为什么要发展长产业链,王成曾表示,海螺发展和延伸产业链,不仅仅是着眼于自身发展,更是着眼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解决方案,从水泥到砂石骨料,再到最后的装配式建筑,都要坚持海螺对高水准产品品质的要求。

布局新能源,做低碳水泥行业领导者

今年两会期间,王成建议,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行业能耗大,对清洁能源需求大。迫切需要加快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建设,积极布局光伏、风电、生物质燃料等新能源系统,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去年以来,海螺在光伏发电领域不断发力。2021年,海螺集团完成对海螺新能源的战略收购,拓展储能系统技术开发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板块业务;同年11月,收购河南中恒美70%股权,经营范围包括光伏设备及组件制造;12月初,海螺与安徽省凤阳县政府签署了“光伏绿色产业园”项目。

今年3月初,海螺集团宣城BIPV光伏建材项目在集团总部正式签约。海螺新能源、山东亚博科技、凯盛集团、瑞辉虹萱、华盛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随后,海螺宣布,2022年投资50亿元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新能源服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GW,年发电量10亿千瓦时。

除了光伏发电,海螺集团还在通过生物质燃料和共处置探索新能源,这两者在降低能耗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继2020年10月投产中国水泥行业首个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后,海螺于今年2月中旬宣布,拟投资30亿元在宣州区水东镇海螺厂附近新建年产60万吨生物质煤生产项目。

在水泥窑共处置方面,2021年,海螺联合海螺创业及其下属工厂所在地政府积极合作建设了63条水泥窑共处置生产线。全年共处理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污泥和一般固体废物240多万吨,成为城市的“净化器”和政府的“好帮手”。

今年3月30日,国内领先的环保工业固废处理企业海螺上市。据了解,海螺环保业务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签约项目超100个,签约规模1300万吨/年,处置规模500万吨/年,是固废和危废处置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者。选择此时上市,将极大受益于当前碳减排的政策环境,借助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帮助公司进一步深化在危废和固废领域的布局。

多方联盟构建绿色低碳体系

除了延伸全产业链,探索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能源等可持续发展之路,海螺集团还联合各种资源,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体系。

瞄准“双碳”目标,为寻找碳减排途径,王成履新后密集拜访数百位院士专家,以“低碳、零碳、负碳”为目标,推动三碳科技研究院落地。聚焦替代燃料、替代原料、新型燃烧技术、清洁能源、能效提升与改造、全过程智能工厂和碳捕集等技术领域,寻求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的突破,积极占领技术制高点。

央企和国企齐头并进。一年来,海螺集团与中国建材深化资源协调,探索在绿色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上的深度合作。

2021年4月,重庆市政府与海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螺集团与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万州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建材基地项目。7月,海螺、中国建材私募基金管理(北京)等有限合伙人共同投资设立中国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0亿元,主要服务于纤维及复合材料、玻璃基材料、薄膜材料、光电材料、晶体材料等新材料领域。

2022年,仅3月份,海螺与中国建材就共同签署了多项协议。7月7日,安徽海螺新材料科技与中国建材北方水泥、海南清远企业管理中心签订《盘锦海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协议》,拓展和规范东北地区外加剂市场;16日,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海螺集团、凯盛集团、丰原集团、雪浪生物,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主导产业;25日,CNBM讯鑫科技与安徽海螺新能源签署股权合作框架协议。

之所以如此关注碳减排问题,王成表示,碳减排不仅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使命,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加强前瞻性思维和规划,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确保行业平稳运行,实现低碳生活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勇立变革潮头,打造高品质“双跨越”工业互联网平台

“十四五”期间,工业互联网成为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大师”,引领现代制造业发展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海螺还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积极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互联网平台。

在之前“智能工厂”等经验的基础上,海螺集团打造工业互联网的思路逐渐清晰。按照“先内后外”的步骤,分两步走:到2022年6月,初步建成水泥、型材行业垂直产业联网平台;聚焦低碳、节能、绿色材料,横向拓展。到2022年底,建成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越”平台,孵化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更多要素之间的互动和耦合,形成生态,使数字智能技术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

王成表示,海螺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在智能生产领域拥有强大优势,为海螺集团打造“双跨越”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安徽省国资委的部署要求,海螺集团在“十四五”将扎实推进世界一流管理对标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从自身水泥、建材行业入手,逐步为全国乃至全球企业提供服务,打造高质量的“双跨越”工业互联网平台。

回顾过去的一年,海螺的绿色足迹遍布全国。深耕安徽,成立三碳研究院,与一流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去上海,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建碳管理体系;联手中国建材集团等。向泛东北延伸,布局中西部,融入长三角。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零碳示范园区、光伏产业园在多地布局...海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数字产业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低碳转型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的新责任。海螺集团作为行业龙头,在危机中孕育新机,在风云变幻中开启新机,让“绿色”成为产业升级的亮丽底色。

67.9K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916400625@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3 zhumojimuy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客服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2 联系方式:602607956@qq.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