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提高产量的技术改造项目一席谈
摘要:技术改造是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和生产服务,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如果水泥企业技术改造后产量能提高,应该怎么做?第一种情况是生产线投产后,由于工艺流程中的梗阻,导致产量延迟达
技术改造是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和生产服务,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如果水泥企业技术改造后产量能提高,应该怎么做?
第一种情况是生产线投产后,由于工艺流程中的梗阻,导致产量延迟达标。对受阻部位进行“手术”后,工艺流程顺畅,生产线达标。生产线已经达到了设计能力。
第二种情况,生产线基本达标,达到产量,但发现还有潜力可发挥。通过技术改造,增加产量,或者改造后,生产线产能比原设计产能有所提高。
根据《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1年版),依托现有水泥窑和玻璃熔窑,治污减排、节能降耗、共处置、设备升级等不扩大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不需要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也就是说,所有产能扩大的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项目,都必须制定产能置换计划。
近日某地报道,某水泥企业正在对预热器进行改造,主要是扩大预热器和分解炉旋风筒入口,以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本次技改后,生产线(投产初期)熟料日产量提高了200多吨。
2021年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生产线清单显示,拟改造生产线为日产3000吨熟料生产线,窑径4.3米,计算实际产能与设计产能相同。据通报,改造运行后,烧结系统无工艺堵塞,回转窑无异常结圈结球现象,烧结带窑皮分布正常。点火升温初期,窑尾区域黑烟量大幅减少,熟料日产量增加200吨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原来的生产线确实流程不畅,改造后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那么,改造前,生产线达标达产了吗?报道没有涉及。
如果原生产不达标,则通过提升工艺条件使生产线达标。这种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确实是一件好事。
若改造前产量已达标,但预热器、分解炉旋风蜗壳入口可扩大,产量可提高,设计方案可由企业和设计单位充分论证。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说这次投资活动是为增加产能而准备的。
改进设计方案增产的目标值是多少?报告里没有涉及。只是(初期运营)日产量会增加200多吨。熟练操作,能达到多少?有没有进一步提升空的余地,甚至300吨?
如果后一种情况成立,只要增加产能,即扩大产能,就必须制定产能置换计划。[/s2/]
如果改造的设计目标值是在达到产能的基础上真正增加日产300吨,也应属于《水泥建设项目重大变更清单(试行)》规定的重大变更范围,水泥熟料产能增加10%及以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位置、生产工艺或者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这些问题真的希望企业能给个说法解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916400625@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